山区26县奔富“加速度”来自哪里?浙江出台意见助力
本文来互联网,如果需要清除掉本段文字,请联系编辑 编辑QQ:53937675 微信:kjlcz1 欢迎投稿本网站,期待和您的合作
为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统筹推进山区26县乡村全面振兴,日前,浙江省委农办印发《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支持山区26县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意见》(下称《意见》),将通过构建山区26县“10项共性政策+26县个性清单”乡村振兴支持机制,加快推动山区26县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山区26县奔富“加速度”来自哪里?围绕发展高效农业、活权赋权、强村富民、就业创业等补齐山区26县发展短板的重点工作,《意见》明确了支持山区26县乡村振兴的十大举措,并首次提出一些发展目标:到2025年,山区26县要建成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30条,创建未来乡村300个,农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
做强农业全产业链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除了以农业“双强”赋能高效生态农业,《意见》提出支持山区26县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引育一批领军全产业链发展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每县至少打造1条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农业全产业链。
“目前,全省已有约80条超10亿元产值的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在1600亿元左右,其中涉及山区26县的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约为600亿元。像庆元的食用菌全产业链去年产值已经达到45亿元左右,仙居的杨梅全产业链也已突破10亿元大关。”省农业农村厅产业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从2014年起就着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目前山区26县的农业总产值、全产业链建设仍有较大潜力空间,希望山区26县能聚焦自身优势和短板,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发力,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比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就是农业产业链建设的共性发力点。”该负责人认为,除了根据产业发展新形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也需通过整合提升现有产业资源,把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数字赋能作为深化全产业链发展的重点,注重联动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提升经营效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山区26县累计培育发展14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000多名农创客,农业总产值超358.42亿元。2021年,山区26县新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二和五分之二,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8个,面积超271万亩,总投资超140亿元,亩均产出比周边高出29%。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方面,我们针对山区26县实际,在《意见》中设置了弹性空间。”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投资额达到5亿元曾是一条硬性标准,而《意见》首次提出对山区26县可适当放宽投资额要求,以平台建设强力支撑产业提质增效。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意见》首次明确,到2025年,山区26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
数据显示,2021年,山区26县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个、0.8个、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也保持了“三个高于”的良好态势。
接下去,小步快跑的山区26县,如何以“快富”赶上“先富”?
做大“蛋糕”,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是重要抓手。《意见》提出要突出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经营。以强村公司为例,到2025年,山区26县行政村要实现村均投资收益8万元以上。
“我们测算过,去年山区26县行政村入股强村公司的村均投资收益在5万元左右。”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改革处相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提升强村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综合盈利能力,我省鼓励通过“国企+村集体”的机制创新来打破乡村资源整合、转化能力不足的发展局限。
增强山区26县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动能,也是重要发力点。《意见》进一步迭代升级低收入农户帮扶机制,首次提出“1个低收入农户+1个帮扶干部、1条主要帮扶措施、1个培训方案、1个就业人口、1份医疗补充保险、1张幸福清单”的“7个1”帮扶模式。
“稳定就业是稳定低收入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保障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每户就业不少于1人,还可以针对企业用工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清单式的技能培训服务。”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户的层面,我省还将建立重大项目吸纳就业机制,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多维帮促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从村的层面,我省将加强乡村振兴重点村精准帮扶,深入实施“1个村+1个驻村工作组、1个村级发展思路、1个特色主导产业、1个物业经济项目、1个村庄建设方案、1套村级治理机制”集成帮扶。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商会资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